看了騰訊新聞出品的《時代我》,第一集就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是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至今已經90高齡。
1953年畢業(yè)于西南農學院(現(xiàn)西南大學),是新中國第一批大學生,陰差陽錯差點做了空軍。
如果成真的話,中國就多了個飛行員,世界就少了雜交水稻之父。
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發(fā)現(xiàn)的一顆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2000年度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4年獲得沃爾夫農業(yè)獎 ,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0年獲得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8年當選中國發(fā)明協(xié)會首屆會士。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國勛章”。
看了視頻,其中兩個場景讓我記憶猶新,久久不能平靜。
場景一:
袁老挪著小碎步從家里踱到陽臺上,整個路程僅僅只有十幾步,整個過程他的上身顯得僵硬,雙手順著腳步微微擺動,有些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覺。
來到陽臺,很自然地打起太極拳?梢钥闯,太極拳運動是袁老保持多年的好習慣。
依稀可見,曾經英姿颯爽、永不退休的袁老,有些彎腰曲背、動作呆板,看不出太極拳的形跡。
暮然想到了許多英雄的晚年,不論當年是何等意氣風發(fā)、金戈鐵馬,都架不住歲月的摧殘。心中不免一陣酸楚,畢竟90歲了,暗自喟嘆:歲月催人老啊。
你用一生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至今還在奔波,太辛苦了。
祝愿袁老身體安康!
場景二:
袁老要到海南參加一次重要論壇,雖然作為大會主席需要上臺發(fā)言,卻被安排在了第二排。
會前,眾多的“粉絲”過來尋求合影,可能因為會前緊張,可能因為人員太多,“啪啪啪”的拍照聲此起彼伏,直到大會主持宣布會議馬上開始,眾人才散去。
整個過程中,袁老就像個合影的背景板僵硬地坐在那里,被你來我往的人合影留念。而后,又一窩蜂地散去,空留袁老還在回味剛才的事情。
會議間歇,袁老被扶到偏廳休息,于是又上演了一輪又一輪走馬燈似的拜訪。
活像一幕京劇選段,袁老剛要落座,未及呷茶小憩,一個個的“生旦凈末丑”輪番上臺。
袁老只能正襟危坐,努力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美意”、“盛邀”,不斷地集中精力弄清楚事情原委。
一群獻花的孩子被請了進來,原因是袁老是他們中學課本里的英雄,袁老一聽立馬站了起來準備合影。
進來的都是初一的孩子,靜靜地與袁老擺隊拍照,臨走留下“爺爺再見”,這幕就如此謝了。絲毫感受不到任何主辦方所說的粉絲見面會般的盛情。
此前拜訪的各色中老年人士都是熱情洋溢;剛剛離去的年少的孩子們個個不展笑顏。
是我的眼睛壞了,還是事實如此?是中老年還童了,還是孩子們早熟了?
臺前幕后的人,都在關注著自己的心思。
沒有人真正體會袁老當時當刻的困頓之情,沒有人真正感受袁老此情此景的無奈之惑。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
位及袁老,實在不易!
我的心中隱隱作痛。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