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字最初讀gui,同龜字,因早期黃帝從洛出書,河出圖中得到建立邦國的想法和理念,而洛河所出的靈龜所附之圖,就是國家九州。1956年6月1日,郭沫若先生將古代繁體國字簡化為口內王字加一點的國字,寓意人們像對待玉一般愛護自己的國家。國即指中國古代分區(qū)制度,也指一個有政府、有組織的政治團體。
生于這個文明的時代,我們從小就學會愛國。
提起愛國,首先便會想到我國古代的屈原。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堅決主張聯(lián)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不料卻招致小人的嫉妒,被他們所誣陷,導致楚懷王對他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于沅、湘二水之間。而后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他摯愛自己的祖國,盡自己所能幫助君王,雖遭到誣陷而得到了令使人惋惜的結果,但他卻是被國人永遠銘記在心的。
再說到最近的奧運會。中國選手張培萌帶傷訓練三個月,雖然在奧運會上仍無緣決賽,他說:百米是一個要求完美極致的項目,這就像是一輛跑車的零件出了問題,都是沒有辦法的。孫楊在遭到對手污蔑自己 嗑藥時,并沒有與其計較,也沒有斤斤計較,而是靠自己實力在200米自由泳的決賽中奪得金牌。我國的乒乓球運動員更是一路輕松過關斬將后穩(wěn)奪金牌銀牌。最引人注目的是我國的女排,在小組賽連連失利的情況下,面對強大的對手,不僅沒有沮喪沉淪,反而扔掉包袱,迎難而上,絕地反擊,節(jié)節(jié)勝利,最后榮獲冠軍,大長國威,譜寫了一曲英雄主義與愛國主義的壯歌!
生活中也有許多愛國者,譬如我們班中,每位同學都有著濃厚的愛國情結。就拿上個學期剛剛開學時的東方綠舟國防教育來說,五天的時間,緊湊而充實,每天走不下10公里的路,聽著教官介紹枯燥的國防科技歷程,在這樣的情況下,卻很少聽到有同學抱怨.因為每個人的心里都清楚,軍國防教育是一個增強自身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的機會,讓我們能夠在更高的起點上為祖國國防事業(yè)做出更大的貢獻。
除此之外,我們班級每周固定的一節(jié)校長課上,陳軍校長帶著我們仔細品
讀過一些 《詩經》中的篇目。陳老師讓我們發(fā)表各自對這些經典的理解,使我們對這些詩句的思考更為深刻具體。字字句句,體現了我們面對國粹的深情,這是實實在在地傳承中國精神的愛國行動,是更為持久的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培植。這樣的課堂,正是愛國之樹的肥沃園地啊。
愛護環(huán)境是愛國,熱愛生活是愛國,勤儉節(jié)約是愛國,勤奮學習也是愛國,愛國可以是點點滴滴。其實每一個人都一樣,無論天涯海角,也始終脫離不了祖國,祖國永遠在你身邊,在你心中。
只要充滿愛國之情,地老天荒也青春!
只要國家繁榮昌盛,莫聽穿林打葉聲!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做一個愛國好少年》。
在戰(zhàn)爭年代,愛國的突出表現就是為保衛(wèi)祖國而戰(zhàn)。因而,涌現出許許多多的戰(zhàn)斗英雄。他們忠于黨,忠于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用自己的生命開辟了戰(zhàn)士們前進的道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為拯救苦難的祖國拋頭顱,灑熱血,拼殺在戰(zhàn)火紛飛的疆場上。邱少云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活活被大火燒死;黃繼光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董存瑞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舍身炸碉堡他們是愛國英雄,用生命為我們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愛國贊歌。
我們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少年,作為一名小學生,怎樣做才是愛國呢?作為學生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愛學校、愛班級、愛老師、愛同學。在朱小雷鋒家園,我們有優(yōu)美的學習環(huán)境,有用心陪伴我們成長的老師和伙伴們。學校是我們成長的搖籃,希望大家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去維護學校的形象和榮譽;課間文明休息不奔跑;自覺地保護學校的一草一木,不踩踏綠化;對待同學像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互愛互學;珍惜時間,刻苦學習,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yè),學好每一門功課;擦亮一塊玻璃,拾起地上的一張廢紙,看見水龍頭滴水主動上前關閉,安靜、快速、有序排隊,文明就餐等等,把愛國的信念化解在身邊一個個實際行動中。
在接下來的國慶假期里,仇老師要提醒同學們時刻注意安全,在家里要注意用電、用火安全,出門注意交通安全,外出游玩注意飲食安全。而且要做個文明孩子,說文明語,做文明事,在點滴小事中體現自己的愛國情懷,做愛國好少年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弘揚長征精神,熱愛偉大祖國》。
2016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7周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在喜迎國慶佳節(jié)的時候,我們舉行聯(lián)合晨會,來了解一下歷史,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秋佳節(jié),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fā)射成功。9月25日電,就在昨天,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9月25日落成啟用。它被譽為中國天眼,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有了它可以更好地探索宇宙奧秘,尋找外星人的足跡。我們在為祖國取得偉大成就歡呼的同時,更要了解過去的崢嶸歲月。接下來,我主要講一講長征的故事。
長征,指的是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間,中國工農紅軍主力自長江南北各革命根據地向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大規(guī)模戰(zhàn)略轉移。這次人類歷史上空前未有的戰(zhàn)略大轉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統(tǒng)治黨中央長達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傾冒險主義錯誤所造成的結果,是中國共產黨人糾正這次左傾錯誤,戰(zhàn)勝千難萬險,足以引為自豪的英雄史詩。
參加長征的部隊有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及紅25軍。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主力從瑞金、于都、寧化等地出發(fā),開始長征。
1935年1月紅軍攻占貴州遵義城,中國共產黨在這里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后,紅一方面軍在毛澤東等指揮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順利通過彝族區(qū),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擺脫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zhàn)略大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1935年6月到達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區(qū)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10月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與紅15軍團會師,勝利地完成了任務。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的會師,標志著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從此,中國革命開始了一個新局面。
據統(tǒng)計,中央紅軍長征從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歷時13個月零2天,縱橫11個省份,長驅二萬五千里,途中總共爬過18座山脈(其中五座終年積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過入跡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過24條河流,打過大小戰(zhàn)斗300多次;紅二方面軍長征從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歷時11個月,轉戰(zhàn)九省,行程一萬六千里,進行大小戰(zhàn)斗110次;紅四方面軍長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歷時長達18個月,轉戰(zhàn)數省,行程八千余里,進行過大小戰(zhàn)斗千百次。
長征途中,紅軍沒有吃的,把騾馬殺掉;騾馬沒了,去挖野菜,哏樹皮、嚼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帶吃那一件件、一幕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讓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個動人的小故事――《金色的魚鉤》。這個故事敘述了一位老班長為了讓幾個傷員不餓肚子,自己不顧疲勞、強忍饑餓來到小水塘為他們釣魚充饑,自己卻一點兒也舍不得吃,最后活活地被饑餓折磨得倒下了。老班長那舍己為人的精神、那崇高的革命主義品質,深深地打動著我們:為了讓自己的傷員不餓肚子而犧牲了。試想,當時如果有一把米,哪怕只有一把米,老班長也許不會被饑餓奪去他堅強的生命。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少同學不懂得愛惜糧食,他們把餅干、饅頭、面包、稀飯隨便亂扔,在家里挑吃撿穿據有關部門估計,全國每年浪費的糧食,足夠五千萬人吃一年,這是多么驚人的浪費啊!古人尚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徹骨感受,我們應該從中領悟糧食的珍貴。是的,一粒粒糧食從播種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糧,至少要經過20道工序,這中間包含了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每一粒糧食都浸透了農民伯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難道還忍心把咬了一口的饅頭當泥巴扔,把吃了一口的飯當臟水潑嗎?同學們,多想想長征中的革命先烈吧!
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新生一代,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fā)揚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愛惜糧食,從我做起,從小做起,養(yǎng)成節(jié)約糧食的好習慣。愛惜糧食,就是愛惜生命啊!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今天,我們重溫長征的歷史,希望大家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長征精神,去傳承、去發(fā)揚長征精神,進而更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