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交流一下,怎么樣來做最優(yōu)秀的自己,我個人的粗淺認識就是要做一個有信念、有紀律、有品行、有作為的人,主要起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做一個有信念的人
1917年11月7日,伴隨著一聲大炮的巨響,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chǎn)階級掌握的政權—蘇維埃政府誕生,她的出現(xiàn)使舉國上下一片歡騰,人民從此當家作主。但是好景不長,1991年蘇聯(lián)就解體,為什么蘇聯(lián)人民只度過69年的美好光陰呢?
在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子貢問孔子,我們應該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要有強大的軍隊、足夠的糧食、人民對國家的信仰。”子貢又問:“如果3個中要去掉1個呢?”孔子說:“去兵吧!人總要吃飯吧。”子貢又問:“如果在剩下的2個中還要去掉1個呢?”孔子非常認真地說:“去食。”接著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則不立。”一個國家最可怕的不是沒有兵,沒有糧食,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失去信仰之后的崩潰和渙散。蘇聯(lián)之所以解體就是因為他們信仰缺失。
在我國革命戰(zhàn)爭年代,李大釗、夏明翰、劉胡蘭等一大批共產(chǎn)黨人,面對敵人的屠刀,始終不屈服、視死如歸;在和平建設時期,焦裕祿、涂紅剛、廖俊波等許許多多的共產(chǎn)黨人,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就是因為有他們這些堅定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的人,我們的國家才會有如今國強民富的良好局面。由此可見,堅定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是多么重要!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來講,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
(一)知黨史
xx年前的中國正處在風雨如磐、長夜難明的黑暗年代,列強侵略、軍閥混戰(zhàn)、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國家命運岌岌可危。在那個時候,人們多么渴望有一個堅強的政治力量,能夠領導中國人民走上強國富民的道路,中國共產(chǎn)黨就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
她為了把人民大眾從這種災難深重、水深火熱的舊中國中解脫出來,建立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實現(xiàn)民族獨立和人民當家作主,用了28年的不懈奮斗和無數(shù)先烈的前赴后繼,先后經(jīng)歷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zhàn)爭、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4個階段,成功的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據(jù)中國檔案館記載,從1921年到1949年,短短28年,就有300多萬共產(chǎn)黨員為國捐軀。
建國后,我們黨還是操碎了心,當時的中國剛剛獲得解放,國家一窮二白,面對積貧積弱的困難局面,從1949年到1978年,我們黨還是較好地完成了對生產(chǎn)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全面鋪開了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我們的成長需要交學費,我們從幼兒園到讀完大學,需要交19年的學費,我們這么大一個黨也不例外,當時經(jīng)歷了“10年浩劫”,10年的文化大革命,也就是說交了10年的學費,10年的學費讓我們黨吸取了深刻的經(jīng)驗教訓,所以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我們黨依靠和帶領全國人民,以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和頑強拼搏的精神,開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嶄新局面。
這期間,我們黨經(jīng)受住了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和金融危機等國際風波的影響,經(jīng)受住了98洪水、非典疫情等多種自然災害的嚴峻考驗,恢復了對香港、澳門行使主權,從第1顆原子彈的研制成功到神舟載人航天、蛟龍深海下潛,從一窮二白的落后局面到成為全球第2大經(jīng)濟體,成功的跨越了一道又一道難關,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運籌帷幄,沉著應對,以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謀劃,作出一系列關系全局、影響深遠的重要決策,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中華民族走上了全面復興、加速崛起的新征程。
今天的中國,經(jīng)濟健康發(fā)展、社會和諧穩(wěn)定、人民幸福安康、綜合國力全面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歷史和現(xiàn)實雄辯地證明,中國共產(chǎn)黨不愧是偉大、光榮、正確的黨;是不斷開拓進取、與時俱進,領導中國科學發(fā)展的黨;是經(jīng)得起各種風浪考驗,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祉的黨。只有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國家才能強盛、民族才能振興、人民才能富裕。
(二)跟黨走
1921年,13名知識分子來到上海成立中共,這個事弄不好就要掉腦袋,當時很多人不看好,包括我們黨自己的發(fā)起者都不很看好,陳獨秀和李大釗是中共重要的發(fā)起人,但是都錯過了這個偉大的歷史時刻,為什么呢?
這是要解放全中國,解救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嗎?這個事情太重要了!但是他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陳獨秀在陳炯明統(tǒng)治下的南方政府出任教育廳廳長,正在籌一筆款子,人一走,這筆款子就可能沒了,所以不能到上海去。李大釗因為北洋軍閥政府財務困難,停發(fā)了北京8所高校的教職員工薪資,這8所高校成立了聯(lián)合委員會,他是重要負責人,要去追討工資,不能參加會議。
中共一大13名代表,其中最年輕的是應城市的劉仁靜,當時年僅19歲,北京大學大學生。1983年接受采訪時,81歲的劉仁靜老老實實、實實在在地說了這么一句話:“根本沒想到是這么重要的一次會啊!不就到上海開個會嘛,誰想到是這么重要的一個會呢?”
共產(chǎn)黨的成立何等的重要!當年有誰在意?一大開完,走的走散的散,各奔東西。1922年陳公博脫黨,1923年李達脫黨,1924年李漢俊、周佛海脫黨,1927年包惠僧脫黨,1930年劉仁靜被黨開除,1938年張國燾被黨開除。這些人無論從智商、學歷、出身、影響力等方面來看,都不比毛澤東差,其中張國燾是一大執(zhí)行主席,宣布大會開幕、宣布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毛澤東只是一個負責會議記錄的書記員。但張國燾最后在國民黨軍統(tǒng)當了特務,中共一大執(zhí)行主席和國民黨特務聯(lián)系在一起,這是什么樣的歷史命運?
他們7個人不管當漢奸的、當叛徒的,假如歷史是可知的,作為中共的發(fā)起人,他們要是知道自己親手成立的黨28年后奪取了全國政權,會做出這么糊涂的事嗎?他們竟然不相信共產(chǎn)主義了,他們能不糊涂嗎?
13個人中,7個人出了問題,4個人犧牲了,最后只剩2個人依然堅定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毛澤東,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主席;董必武,中華人民共和國代主席。我們這個黨能從中國政治舞臺邊緣走向政治舞臺的中心,源自一個一大最不起眼的政治代表,毛澤東,居功至偉。
所以理想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棄了正確的理想信念,也就喪失了做共產(chǎn)黨員的資格,也就不能走到我們中間來!
(三)盡黨責
首先要辨是非。有空氣就有細菌,我們生活在“無菌”真空中嗎?當然不是,實際上每天都在經(jīng)受著各種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每天都在承受著社會變革、利益調整帶來的思想震撼和沖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往往利用人們一時的思想迷惑,造謠惑眾、顛倒黑白、混淆是非,來搞亂人們的思想,以達到他們的目的。我們一定要加強學習,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堅決相信黨,相信組織。
其次要知榮辱。我們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黨用鮮血換來的。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可見,我們的黨是始終把自己定位成一位無私奉獻的母親,把人民群眾當做與自己血肉相連的一家人,黨的利益和我們的利益,黨的榮辱和我們的榮辱,從來都是緊密相關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黨的興衰,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
再三要重踐行。我們和黨是一家人,我們和黨就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系,我們應當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維護黨的形象,在有人污蔑、詆毀和損害我們黨的形象的時候,應當感到痛心和憤慨,能夠挺身而出、嚴厲制止。我們要像對待自己家人一樣對待我們的黨,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責。
二、做一個有紀律的人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將古今中外,他們覺得好的制度學習過來,自然就實現(xiàn)了善治。深入一點理解就是把西方制度搬過來,中國就沒有腐敗問題了,這是一種片面的看法。中國的國情比較特殊,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照抄照搬別國經(jīng)驗、別國模式,是不行的。中國的個別人腐敗,那是人性的問題,而不是我們制度不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最難戰(zhàn)勝的敵人是自己,一個人能否廉潔自律,最大的誘惑也是自己。
一個人戰(zhàn)勝不了自己,制度設計得再縝密,也會“法令滋彰,盜賊多有”。古人講:“徒法不足以自行”,用現(xiàn)在我們所學的唯物辯證法來看就是,內因起決定作用,外因起什么?對,外因只是起推動作用。因此,扎好外在的籠子只是走完了第一步,關鍵還需要念好內在的緊箍咒。
這里不妨借鑒下古人之言,南宋時期,有個叫呂本中的人,曾在其所著的《官箴》一書中說道:“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一)“曰勤”
就是指要勤政為民,解放戰(zhàn)爭中,解放軍是依靠“小米加步槍”打敗了美式飛機大炮武裝的國民黨軍隊。真正打起仗來,戰(zhàn)略戰(zhàn)術固然重要,但是戰(zhàn)略戰(zhàn)術再好,大刀也很難拼得過長槍大炮吧?那又是為什么人民解放軍能贏得遼沈、淮海、平津3大戰(zhàn)役勝利并解放全中國呢?陳毅就說過淮海戰(zhàn)役是人民群眾用獨輪車推出來的。我們的黨能贏得3大戰(zhàn)役勝利并解放全中國那是與人民群眾的貢獻是密不可分的。
可以說,古往今來,無論哪個朝代更替都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才是歷史的主人,是我們共產(chǎn)黨員的衣食父母,我們的工資都是納稅人所交的錢,我們是人民群眾聘請的打工仔,我們?yōu)槿嗣袢罕姷睦婧托腋^發(fā)工作、勇于付出那是理所當然,只有為人民服務,我們黨才會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源泉。
記得xx年7月1日建黨節(jié)的時候,我到xx村和大家交流探討黨史,當時除了外出務工的流動黨員沒能參加,其他黨員都到了場,有位82歲,身患重病,名叫陳新鳳的老爺爺也來了,他說:“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比過去好多了,我們不能忘記黨,不能忘記毛主席......”說著、說著就流出了熱淚。
我們黨和人民群眾是魚水情,人民群眾對我們黨是如此的信任和感恩,近一個世紀以來,他們和我們黨從來就是生死相依、患難與共,這種恩情怎么不是重于山,我們的辛勤怎么就不應該為了天下蒼生?
我們無論手中掌握了多少權力,不論在什么崗位,都要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行使權力的最高位置,都要把人民群眾滿意作為行使權力的根本標準。
(二)“曰慎”
就是指要慎言慎行,2015年,著名主持人畢福劍在一次飯局中即興清唱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一邊唱還一邊加入點評。點評內容讓人大跌眼鏡,不僅丑化革命先輩與革命領袖,更夾雜了許多不堪入目的污言穢語。在網(wǎng)上廣為流傳,造成很惡劣的影響,最終畢福劍從此就告別了舞臺,結束了自己的星光大道。
古人講“口為禍福之門”,“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言語是思想的門戶,行為是素養(yǎng)的展現(xiàn)。我們必須常思、深思、慎思那些該說,那些不該說,那些該做,那些不該做。要堅持說實話、真話、有意義的話,說有利于團結的話、鼓勁的話、順氣的話,而不說假話、官話、荒唐話和無原則又低品位的話。更不能說有損于黨的形象、有悖于黨的政策、與自己身份不相稱的話。
有這樣一個歷史故事:一個古代官員乘轎進城遇雨,看到一個轎夫穿了雙新鞋,開始時小心翼翼地只挑干凈的路面走,“擇地而行”,后來轎夫一不小心,踩進泥水坑里,由此便“不復顧惜”了。這個故事說明,人一旦“踩進泥水坑”,心里往往就放松了戒備。反正鞋已經(jīng)臟了,一次是臟,兩次也是臟,于是便有了慣性,從此便“不復顧惜”了。就如我們扣扣子,第一個扣子沒有扣好,接下來的要么都錯,要么扣對了,衣服穿出來也不好看。
20xx年,我們xx縣共查處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有好幾起,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基層黨員干部出現(xiàn)的問題,有些就在我們的身邊。一個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成為腐敗分子,其走向腐化墮落大多是從不注意小事小節(jié)開始的,很多違紀黨員干部都是積小錯鑄大錯,如工作中一些黨員干部一開始是小錯被別人抓住小辮子,結果被別人拉的越陷越深,最后受到了黨紀政紀處分。可見事情無論大小,只要有了“第一次”,就可能會身不由己、欲罷不能,一發(fā)而不可收。
(三)“曰清”
就是指要清正廉潔,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西漢著名思想家董仲舒認為:“至廉而威”。我們的黨只有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民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不移懲治腐敗,是我們黨有力量的表現(xiàn),也是全黨同志和廣大群眾的共同愿望。同時,也更嚴厲地強調,從嚴治黨,懲治這一手決不能放松,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之前查辦“表哥”楊達才、“房叔”蔡彬,以及雷正富等案件,盡管群眾反映強烈、關注度高,但由于涉案官員級別低,被群眾認為是“拍蒼蠅”。十八大以來,周永康、薄熙來,還有最近的孫政才等一批高級官員因為嚴重違法違紀落馬,這充分表明,中央有力量、有膽量、有能力做到“老虎”、“蒼蠅”一起打。這些大案要案的依法審理,也以鐵的事實表明了中國共產(chǎn)黨從嚴治黨、從嚴治吏,以反腐敗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的堅定決心。
《左傳》中有一個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宋國大夫正考父,是三朝元老,對自己要求很嚴,在家廟鼎上鑄下銘訓:“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意思是說,第一次提拔后要低頭,再次提拔后要曲背,三次提拔后要彎腰,平時連走路都要靠墻走。
這句話告訴我們,當?shù)玫教岚魏,要謙卑和敬畏自己手中的權力,為什么要這么低調呢?
首先自己得到提拔是群眾和組織對自己的信任、希望和重托。捫心自問下,我們是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了呢?自己往往做錯了的事情,總覺得是小事,可以得到理解,甚至都忘記了,只記得做的一些很正確、很有貢獻的事情,然后拿自己的優(yōu)點去對比別人的缺點,事實上,比自己做的更好、更優(yōu)秀的人是比比皆是。“滿招損,謙受益”,總是不謙卑和敬畏自己手中的權力,我們將很難得到成長,還會讓身邊的小人越來越多。
其次別人有求于自己,不是對自己這個人,而是對自己這個位置,對自己暫時代表的公權力。自己沒有什么了不起的,自己如果不信,那自己敢換一個沒有權力的位置試一試嗎?絕對讓自己刻骨銘心。
再三我們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以權為公,秉公辦事,就是為民服務,就要受到褒揚;以權為私,徇私枉法,就是腐敗和犯罪,要受到懲處。任何“掩耳盜鈴”不過是黃粱一夢,我們對待權力一定要有一種怕的感覺、有一種畏懼的思想,在這個方面始終要有清醒的認識。
三、做一個有品行的人
現(xiàn)在各種高端的假冒偽劣產(chǎn)品層出不窮,假奶粉、假牛肉,還有什么地溝油做得跟真油從表面上看一模一樣,對社會危害特別大,原因就是一些高學歷知識分子沒有道德底線。所以說人的品行不好,才能越大,對社會的危害越大,當然,他們最終也會付出慘重的代價。我們組織部門常講,“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yǎng)使用,有才無德謹慎使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
我們只有做個堂堂正正的君子,才會得到人民群眾的愛戴與尊重。怎么樣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君子呢?
在1914年的清華學堂上,梁啟超做了一場題為《君子》的著名演講,他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勉勵學子們養(yǎng)成君子人格。“君子”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易經(jīng)》,經(jīng)儒家學派的不斷演繹、詮釋而得以完善,成為中國人的道德典范。君子人格被歷代知識分子所追慕,塑造了一批又一批中國的脊梁,挺立著中國人的精氣神。對于今天的人們的人格養(yǎng)成仍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君子人格的養(yǎng)成要經(jīng)歷怎樣一個過程呢?孔子這樣簡潔地表述他的認識:“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當前,我們可以對這四個方面進行現(xiàn)代詮釋和轉化。
(一)“志于道”
就是指要找準自己所要走的道路,人的追求在于有一定境界,又不脫離實際,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鬃诱f:“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縱觀歷史,凡是有所成就的人,無不是有胸懷大志之人。一個人無論頭腦多聰明,多具才華,如喪失志向、迷失方向,終究一生碌碌無為。如果一個人沒有半點追求,他就會覺得活著一點意義也沒有,甚至想不活了,去自殺,當然如果一個人的追求太大了,不現(xiàn)實的話,他也會覺得活著一點意義也沒有,也會想不活了,去自殺。
孔子一生周游列國,宣揚自己的政治思想,一心想謀求官位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然而真正掌握點權力,能夠按照他的意愿來行事,是在他56歲的時候,他在魯國擔任大司寇,相當于現(xiàn)在的政法委書記,分管公、檢、法、司,同時兼任代理相國,這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國家總理,遺憾的是只做了3個月的時間。
孔子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而奔波一生,最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原來是個教書的,弟子有3000,其中達者有72人,其學說不僅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發(fā)展進程,還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模式,成為東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論基礎,這種貢獻和地位不亞于古往今來中國每一位帝王。
我們在樹立崇高遠大思想的時候,是否結合實際正確衡量了自身的能力大小和外部環(huán)境呢?我們到底適合走哪一條路,我們得用心去衡量。
無論我們最終選擇走那一條志存高遠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都不應該鼠目寸光,怎么樣才算鼠目寸光呢?鼠目寸光就是一開口就講困難,因為這樣成長已經(jīng)遠離;鼠目寸光就是一付出就想回報,因為這樣機會已經(jīng)遠離;鼠目寸光就是一做事就想個人利益,因為這樣收獲已經(jīng)遠離;鼠目寸光就是一合作就想自己如何不吃虧,因為這樣事業(yè)就已經(jīng)遠離;鼠目寸光就是一有起色就想談條件,因為這樣未來就已經(jīng)遠離。
總而言之,我們要找準自己的道路,既要志存高遠,又要切合實際,持之以恒地保持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激情,一步一個腳印,這樣才能踏踏實實走到最終目標。
(二)“據(jù)于德”
就是指為人處世的行為要精當,不要傷害到別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揆諸歷史,確乎如此。人在任何條件下,必須加強道德教化,并在工作與生活中實踐倫理規(guī)范、道德義務。
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翻譯成白話文是:“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shù)姆椒ǖ玫剿邮遣唤邮艿?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shù)姆椒ㄈ[脫它,就擺脫不了。君子如果離開了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德去辦事的。”
如今,很多人在物質主義的誘惑下忽視了道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君子人格,必須要用道德滋潤自己的心靈。一個人有道德,思想才能安定下來,為人處世才能精當,不然總想著歪門邪道,去走捷徑,不僅能力得不到提升,一路上還是危險重重,如果犯法,必然進監(jiān)獄。
我們大家都知道吸鐵石有磁力,地球有磁場,我們人類也有磁場。如大家在睡覺的時候,還沒有睡著,一個人不聲不響的走到自己身邊,全神貫注盯著你,這個時候,如果自己心理處于很安靜的狀態(tài),自己會感覺得到,會立馬睜開眼睛看他。
人的磁場很奇怪,如果沒有道德修養(yǎng),天時、地利、人和都將遠去,你希望自己好運,就要祝福別人好運。一切美好,皆源于道德修養(yǎng)。
(三)“依于仁”
就是指要讓內心充滿愛,以自愛之心反省自己、以仁愛之心對待他人。如今的社會競爭壓力日益增大,許多人喪失了愛的能力,整天怨天尤人,整天怨這個、怨那個、怨大家,結果是這個、那個、大家也都怨他,最終他也是越來越怨,越來越累,直到徹底身心疲憊。
我們細心觀察便發(fā)現(xiàn),生活中一些能活到90多歲、100多歲的老爺爺、老奶奶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特別具有仁愛之心,這樣,心態(tài)也特別平靜,不會動不動就看這個看不慣,看那個看不慣,心情好了,相比之下,身體也會好得多。身心真正健康者,無一例外都是具有仁愛的品質,反之,自私自利、斤斤計較,乃至殺戮心太重的人,最容易患身心疾病了。
因此,我們要激發(fā)人的自愛與愛人之心,讓愛回歸內心,這是培養(yǎng)君子人格的重要途徑。首先要愛黨。做中國共產(chǎn)黨事業(yè)的忠誠信仰者和堅定捍衛(wèi)者。其次要愛祖國。很樂意地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智慧和力量。再三要愛人民。在社會交往之中,努力做到體恤體諒弱者、寬容他人、禮讓他人、關愛他人。
(四)“游于藝”
就是指要以輕松活潑的姿態(tài)去品味人生,悠然的嬉游于各種藝術、技藝的享受中。一些人批評儒家講道德過于嚴肅呆板,缺乏輕松活潑的一面。其實,孔子的生活與生命是豐富多彩的,充滿了藝術的情調,他精通樂理,非常會彈琴,經(jīng)常用音樂來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抒發(fā)心情。今天的人們往往重視實用技術的訓練,漠視藝術的修為、情操的陶冶,這樣的生活是非常無趣的。
業(yè)余時間,我們可以和同學、同事、朋友、親人一起多參加一些積極健康的活動,比如打球、旅游、釣魚等等,既有益健康又提高生活趣味,這樣才是精彩的一生。
中國文化最講究“知行合一”,要達到“君子人格”的境界,絕非單純的道德說教所能奏效,必須將道、德、仁、藝等完美結合起來,就是做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內心堅強而柔美的現(xiàn)代君子,這樣才能做一名"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的德才兼?zhèn)涞木印?/p>
四、做一個有作為的人
修身齊家是根本,人格完善了,就成人了,本領增強了,就成才了,人才就是要有完善的人格和過硬的本領。是人才,就得出來為社會做貢獻。古人講:“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一平臺,就是我們的工作。前面論述了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這里著重說說職業(yè)觀。
大多數(shù)人都希望單位能夠給予自己一定的發(fā)展空間和展示平臺,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而要把這種意愿變成現(xiàn)實,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擔當。有一個好消息,成功的路上并不擁堵,因為堅持以下3個擔當?shù)娜颂倭恕?/p>
(一)樂于擔當
人民日報刊登過一篇文章,寫得非常好,主要意思是說:你不種地,但你有吃有喝;你不織布,但你衣著華麗;你不造車,但你以車代步;你不蓋樓,但你家居安泰,你不是神仙,但許多人尊重你;你沒有才華,但你仍然能夠參與社會;你相貌平平,但你的愛人喜歡你;你能力一般,但你的兒女崇拜你。
這是為什么呢?你是依靠什么去和他們進行交換?你是依靠什么獲得你需要的生活物品?你是依靠什么贏得社會的尊重?答案就是單位。
可見,工作單位是我們和社會之間和他人之間進行交換的橋梁和紐帶,是顯示自己存在和人生價值的舞臺,是自己美好家庭、和諧人際關系的后院。在工作單位中,我們要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樂于擔當起工作中的每一個讓自己練達世事的美好遇見。
而現(xiàn)實中,只要有人獲得提拔,就會有人怨言,覺得工作單位太黑暗了,這是靠這個關系、那個關系才有的結果。我們要明白一點的就是,領導最核心的能力就是用人,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也是用人,把人用好,他什么都好,人用不好,會給他帶來很多麻煩。
自己在覺得懷才不遇的同時,其實領導還在愁一將難求,哪個領導不希望自己下面都是精兵強將,哪個領導希望自己下面都是平庸之輩,把一些平庸之輩提拔在重要的崗位,把重要的事情都給平庸之輩做,領導放心嗎?
如果自己是無能鼠輩,連自己的親生父母都不會把重要的事情交給自己做,當我們很不細心的時候,父母是不是連存錢這樣的事都不敢拜托我們去,哪怕他們身體不好,走上10里路也要自己親自去存,同樣要是我們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們在單位可能就什么事情也沒有,只要有機會,必然被領導踢出單位。所以只要我們善于擔當,領導自然會授予重任。
工作中遇到有與自己資歷相當?shù)娜吮惶岚,而自己卻原地踏步,像這種事是常常會有的,若自己僅僅是一肚子“斷腸人在天涯”的苦悶,是不是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呢?難道自己沒有提拔就一定受委屈了?難道工作才露“尖尖角”,就一定要讓組織下場“及時雨”?然而,這個時候更有利于審視自己,學習他人之長,彌補自身不足,為今后能夠被認可、被提拔重用積蓄力量、夯實基礎,做到厚積薄發(fā)。更何況成長進步不僅僅是職務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黨性修養(yǎng)、人生境界、能力水平的增長。
我們在工作單位中也難免會受到領導的批評,其中大多數(shù)人都能夠認真查找自己的問題與不足,加以改正,但是少數(shù)人會認為這是領導故意跟自己過不去。如果我們聽到表揚就笑、聽到批評就跳,那就大錯特錯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yǎng)造就一個人才需要一個過程,人非圣賢,有犯錯的資本,理應寬容,但是寬容不代表就要縱容,如果我們犯錯,得不到及時糾正,思想將停滯不前,或將小錯釀成大錯,最終或許會悔恨終身。
如今,孰不知批評之難,若批評得不到理解,就會將其得罪,誰又愿意得罪誰呢?所以,能夠面對面得到別人的批評,實屬不易。我們受到的批評多,一方面說明自身做的事多,鍛煉的多,提升能力的機會也較多;另一方面說明自身能力素質較高,有發(fā)展?jié)摿,值得培養(yǎng)。
為此,我們要正確對待批評,誠懇接受批評,體會理解領導批評自己的初衷,深刻反思,及時改正,即使有些批評不夠準確,也要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tài)度去對待,這樣我們才能在“批評聲”中不斷走向成功。
哪怕我們在工作單位中確確實實是受到了委屈,那又何妨呢?我們也要正確面對委屈,事實上“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受委屈的過程也是我們鍛煉成長的過程。有委屈,才有了文王拘而演周易;有委屈,才有了仲尼厄而作《春秋》;有委屈,才有了屈原放逐,乃賦《離騷》等等,他們把委屈當成苦口的良藥,當成前進的動力,最終委屈也就成為了他們不可缺少的一筆財富。
網(wǎng)上有句話:“道理我都懂,卻依然過不好自己的一生。”確實,說起為人處世的道理,還有幾個人能不懂,但是為什么還是有少部分人覺得依然過不好自己的一生呢?就是因為心性還不成熟,就如一個急躁的人明明懂得急躁了不好,但是真正遇到棘手的事情還是會急躁,原因就是受委屈還不夠。有委屈,心智才能更加成熟,人生才能多姿多味,才能豐富多彩。
最近有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非常火,全職太太羅子君與陳俊生離婚后一切歸零,在委屈中,她堅強的站立起來,打破困境,進入職場,在自我成長中走向人生下一段令許多人羨慕的故事。因為羅子君同資深、專業(yè)、才能享譽商界,面對職場商戰(zhàn),從容不迫、游刃有余,具有典型的理性都市人格的賀涵相愛了。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總之,工作中受到了委屈,要善于自我疏解,切不可自暴自棄,帶著負面情緒影響正常工作。用辯證的思維和開放、包容、淡定的心態(tài),去看待和接納委屈,這樣會體現(xiàn)人的胸襟;省察自身不足,反思工作瑕疵,總結有益經(jīng)驗,這樣會反映人的智慧;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更優(yōu)秀,用干成事來化不理解為理解,這樣會展示人的作為。
(二)勇于擔當
在工作中時常會有少數(shù)人在履職過程中把待遇優(yōu)厚視為“回報”,遇事先打利益算盤、先看個人得失,沒好處就拔不動腿,有困難則唯恐避之不及。如果單位給自己100元工資,就絕對不做101元的事情,盡量少做事情,因為少做1元錢的事情就等于自己賺了1元錢,少做2元錢,就覺得自己發(fā)財了!然后就開心死了,拍個照發(fā)到“朋友圈”。殊不知,這是對自己最大的不負責任,不僅無益于個人成長,更不用說無益于國家和人民的事業(yè)發(fā)展。
自古以來,凡是成就一番事業(yè)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待工作有著高度的責任感,把該擔的擔子擔起來,把該負的責任負好,不僅認真履行責任,還勇于承擔責任。
相反一個人沒有高度的責任感,僅僅只是為了想當官,將來有地位,可以呼風喚雨,那么對待工作的激情總只能保持一陣子,整天假惺惺的逼迫自己去做自己很不情愿做的事情,假惺惺的逼迫自己去為人民服務,遇事就貪功諉過、推卸責任,只要有機會,就開始打自己的小算盤,如何從中撈到好處。
像這種做事的心態(tài)是很累的,短時間還好,如果長時間是很憋屈的,或許把身體累壞,患疾病;或許把名聲敗壞,進監(jiān)獄。既然自己沒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責任感,何必去當官,何必把自己累垮呢?
責任是什么?通俗來講就是付出,責任就是付出,而且往往這種付出會比收獲多很多很多。責任背后是無私無畏的境界,責任實質上也是奉獻精神。
一位哲人曾經(jīng)說過:“人有兩種活法,一種是為自己,一種是為別人”。不同的選擇,將會有不同的人生道路。周恩來年輕的時候立下誓言,“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句話絕對不是做秀,如果他當時只是為了自己能夠有豪宅住,有豪車開,他何必冒著生命危險,槍林彈雨,整天人心惶惶很好玩嗎?他不能去干點別的?有錢還要有命能夠去享受。
1927年8月1日,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領導2萬余人的革命武裝,舉行了南昌起義,從此中國共產(chǎn)黨擁有了自己的軍隊,后來也將8月1日定為建軍節(jié)。當時革命武裝成功占領了南昌,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后退守南昌,想占領廣州,實現(xiàn)第二次北伐計劃,結果失敗,周恩來差點喪命,來到了香港。
1928年4月,朱德將其中一支剩下800多人的部隊帶到了井岡山,和1927年9月取得秋收起義勝利的毛澤東匯合,不久周恩來也來到了井岡山,贊同了毛澤東走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主張,最后中國共產(chǎn)黨奪取了全國勝利。
我們往往看到很多人成功,卻忽視了他們背后不為人知的辛酸。他們的成功或許有許多運氣因素,但是絕對不可能他們總是靠運氣。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
成功的路上有許許多多的選擇,一個人成功越大,他面臨的選擇也越多越大,絕非全靠稀里糊涂的運氣,每次選擇只要隨便選選,然后就稀里糊涂怎么就發(fā)現(xiàn)自己飛黃騰達了?往往很多次選擇,他們不僅要用自己的智慧去決策,還會經(jīng)歷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承受地獄般的心理折磨。
一個人沒有大的目標,思想就會很平靜,一旦有了大的目標,一路上就荊棘叢生,處處都是磨難,要付出比收獲多很多的代價,如果用金錢來衡量,可能要收獲100元,就要付出1000元,乃至10000萬,甚至更多的代價,如果自己僅僅只是為了自己,那自己又何必付出那么多的代價,付出都比收獲多那么多。特別是當我們在前進的路上遇到艱難困苦時,我們是不是會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這么辛苦到底值不值?成功了的人就會覺得很值了。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很成功,有些人很普通的原因,這也是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原因。
責任感是成就個人事業(yè)必不可少的內在源泉,可以說一個人的責任感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們要想干得好、成長快、出實績,就要牢記責任二字,義無反顧扛起肩頭重任。
“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干事不在大小,只要是為群眾著想,從群眾利益出發(fā),辦一些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群眾就會認可,上級就會認可。
然而工作中,時常會有個別人心高氣傲,面對上級交辦的一些細小而瑣碎的事情,就產(chǎn)生“跑龍?zhí)?rdquo;之感,覺得自己是名牌大學生,怎么做這么雞毛蒜皮的事情?假如把領導的位置讓給自己做,一樣會做得很好,甚至比領導做得更好,結果是這樣嗎?這種不安心做事的心態(tài),只會讓他粗心大意,導致錯漏百出,反而始終成為不了領導。
有倆同學,劉立榮、李盛,劉立榮是金立手機的老板,身價50億,李盛是劉立榮的大學同學,也同為湖南老鄉(xiāng),關系非常好,李盛卻演繹絕然不同的命運故事,李盛在上海一電子公司的技術員,月收入5000元。
但是在22年前不是這樣的,1995年,他們剛大學畢業(yè),都被小霸王學習機公司聘為技術員,李盛比較聰明,學習成績一直比劉立榮要好,專業(yè)基礎很扎實。
技術主管讓他倆各自設計一套程序。李盛憑著過硬的專業(yè)知識,一個晚上就完成了。劉立榮兩天一夜沒睡覺,將程序檢查了好幾遍,即便覺得沒有瑕疵了,他還是將圖重新謄寫了一遍,直到自己滿意才罷休。一年后,老板覺得劉立榮做事踏實,令人放心,便將劉立榮提拔為技術主管,而給李盛只是象征性地漲了200元工資。
劉立榮非常的細心,為了談好一單業(yè)務,連別人的興趣愛好都摸得清清楚楚,臺灣順翔公司的楊總出門喜歡坐火車欣賞鳳凰山的風景,于是劉立榮就給他買靠近鳳凰山風景一邊的火車座位票。楊總非常感動,覺得劉立榮這么注重細節(jié),和劉立榮合作,可以讓他很放心,當即將本已決定交給別的公司的2000萬元訂貨單,改交給了劉立榮。
李盛卻給公司帶來了莫大的損失:生產(chǎn)部按他新開發(fā)的模具生產(chǎn)出樣品后,才發(fā)現(xiàn)本該在右邊的零件被設計到了左邊,一條價值400多萬元的生產(chǎn)線全報廢了。不久,李盛便辭職了。
7年后,也就是2002年,劉立榮就創(chuàng)立了金立通訊有限公司,主要做手機,劉立榮身價50億,而李盛仍只是一個技術員,依然抽著7元錢一包的紅雙喜香煙,擠公交車上下班,月薪5000元。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做大事就是將事情細化成每一件小事而做好,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雜事,恰恰是做成大事、難事的階梯。我們要想成為黨和國家需要的人才,就要甘心做小事,把簡單的工作做出新、出色、出彩。
其實在我們上學的時候,在我們的學校當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如履薄冰、膽戰(zhàn)心驚、全力以赴,要把考試做好。每一次到了中考或高考的時候,我們都會如坐針氈、如履薄冰、寢食難安、全力以赴。
可是今天在單位工作的過程中,我們有多少人真正能夠做到如坐針氈、如履薄冰、寢食難安、全力以赴了?為什么我們沒有把它當作考場,有人說這是一個工作單位,考場會影響我一生的命運,可是,我們就沒有想到職場會同樣影響你更大、更久、更長的一生命運嗎?
人生處處是考場,人生事事是考題,是還是不是?其實在我們的一個考場當中,如何拿到一個好的成績?那就是無論大題小題都要做對。
事實上,在我們的工作單位當中,我們把它當作考場,這個單位的考場當中題是什么?每一道題就是每一件事,每一道題就是一份工作,每一道題就是一份技能,每一道題就是我們需要去完成的任務,它比我們考試中任何一道題更重要,我們題做對了,最多拿到的是一張文憑,而事做對了,我們拿到的是份薪酬和信任,還有更大的升值空間。
(三)善于擔當
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因為突發(fā)的事情經(jīng)常會有。當我們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不去考慮先該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而是直接把問題轉嫁給領導,讓領導來想辦法如何去解決,那么單位還需要我們干嘛?是不是只需要一個領導就夠了?
領導管的人不多還好,要是像縣委書記一樣,管了全縣所有的鄉(xiāng)鎮(zhèn)和縣直部門,所有的鄉(xiāng)鎮(zhèn)和縣直部門的一把手隨便遇到一點問題就來找縣委書記問問題,縣委書記是不是要像移動客服一樣,每天只需要坐在辦公室接電話呢?
工作中,如果我們遇到什么問題都要領導來安排和催促,不僅僅領導會累,我們更加累,因為事情總是要做的,而且是不能做壞的,為什么總是要把自己當做一個木偶去非常被動的執(zhí)行呢?
事實上,我們在負責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是這件事情的領導,我們何不提高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呢?凡事不等不靠,超前謀劃,即使遇到不是自己能力范圍內或權責范圍內的事情,也不直接去讓領導做問答題,而是拿出幾個成熟的方案讓領導去做選擇題。
當領導做出了決策,我們不僅僅要盡快去執(zhí)行,還要多想想事態(tài)將會如何發(fā)展,如何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風險,要用領導的格局去對待事情,想領導之所想、急領導之所急、解領導之所困,善始善終、善學善思、善做善成的做好各項工作,真正做到責任不推諉、問題不回避、矛盾不上交、差錯不出現(xiàn)。
另外,在這個積極主動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等領導問了才匯報,要多給領導匯報事情的進展和打算,當領導問自己工作的進展就是對自己工作的不放心,但是如果我們提前匯報了,領導就會安枕無憂了。
這里講一個關于主觀能動性的案例,有這樣一個買土豆的故事。張三和李四同時受雇于一家酒店,拿同樣的薪水。一段時間后,張三青云直上,李四卻原地踏步。李四想不通,老板為何厚此薄彼?
老板讓李四去集市上看看今天早上有沒有賣土豆的,李四回來匯報:“只有一個農(nóng)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老板又問“有多少?”李四沒有問過,于是趕緊又一次跑到集上,然后回來告訴老板:“一共500斤土豆。”
“價格呢?”老板說。“您沒有叫我打聽價格。”李四委屈地申明。于是悶悶不樂的再一次跑到集上問價格。
老板又把張三叫來:“張三,你現(xiàn)在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賣土豆的嗎?”
張三也很快就從集市上回來了,他一口氣向老板匯報說:“今天集市上只有一個農(nóng)民賣土豆,一共500斤,價格是2毛5分錢1斤。我看了一下,這些土豆的質量不錯,價格也便宜,于是順便帶回來一個讓您看看。”
張三邊說邊從提包里拿出土豆,“我想這么便宜的土豆一定可以掙錢,根據(jù)我們以往的銷量,500斤土豆在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賣掉。而且,咱們全部買下還可以再適當優(yōu)惠。所以,我把那個農(nóng)民電話留著了,他現(xiàn)在正在外面等您回話呢……”
同樣的工作,不一樣的人生規(guī)劃。在工作中,沒有人比自己更在乎自己所做的事情,例如入黨比較困難,自己不想積極入黨時,是沒有人硬是逼自己的。不要總是靜等安排,沒有什么東西像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一樣更能體現(xiàn)自己的獨立人格。
最能體現(xiàn)人的主觀能動性就是創(chuàng)新,我們囿于過去的“經(jīng)驗”,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也會造成工作的被動局面,創(chuàng)新才有核心競爭力。過去是怎么做的,現(xiàn)在就怎么做,這樣工作確實不會出大的紕漏,但這樣工作就很難做出彩。然而有時候,工作上一個小小的創(chuàng)新之舉,卻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愛迪生的“燈泡”明亮了全球;比爾-蓋茨的“電腦”網(wǎng)絡了全球。毛澤東的“思想”解放了全中國;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富強了全中國。
那怎么樣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呢?創(chuàng)新能力就是學習能力的升華,是學以致用、學為所用、活學活用的體現(xiàn),這就要求我們要練就過硬本領,只有這樣才能有創(chuàng)新的底氣。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社會是最好的課堂,群眾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們不僅要在單位向領導、向同事學,也要在基層向實踐、向群眾學,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為創(chuàng)新提供源源不斷的能力支撐。
當然我們在提高主觀能動性的同時,也要注重關系的協(xié)調,過于主動便會導致工作關系惡劣,我們在會做事的同時,更要會做人。何為度呢?超越職權,就會造成上級有意見;不善溝通,就會造成雙方誤解;態(tài)度生硬,就會得罪于人。結果是既辦不好事,又處不好人的被動局面。對上關系協(xié)調不好,我們的工作就很難出成績;對下關系協(xié)調不好,我們的工作就很難落實;同事之間關系協(xié)調不好,我們的工作就很難開展。
謝謝各位領導的賞識,不到之處請多多批評指正,我們大家回去后都要用學習的態(tài)度琢磨工作;用創(chuàng)先的意識扛起工作;用低調的姿態(tài)投入工作,來回報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群眾、我們的工作單位。謝謝大家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chǎn)生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