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發(fā)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其中,習近平同志就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進行了一系列闡述,是我們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
一、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
歷史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和認識的主體,是歷史發(fā)展的真正動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主人。習近平同志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中寫道,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yè)和工作就無從談起,F在我們要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奮斗目標和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這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條基本經驗。
黨的歷史告訴我們,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改革開放,黨的一切方針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的過程,都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過程。如果離開了群眾,即使再能耐的領導者,也難以把領導工作做好,甚至犯錯誤,給黨的事業(yè)造成損失。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這么多的人民,這么復雜的國情,領導者要深入了解國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真正懂得人民是我們力量的源泉,只要我們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
道理很明白,因為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實現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的重要保證。在我們黨的奮斗征途中,作出正確的抉擇要走群眾路線,選好人、用好人要走群眾路線,把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貫徹好要走群眾路線。無論做什么事都得走群眾路線,離開了群眾,我們就寸步難行。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我們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時刻不能忘記人民群眾始終是我們黨的堅實執(zhí)政基礎。各級黨組織都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調查研究,親近群眾、聯系群眾,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習近平在書中寫道,如果忽視了這一條,“就會像一座無形的墻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
二、切實把群眾工作做實做好
習近平同志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中告誡全黨: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才能做到安如泰山、堅如磐石,才能使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和地位具有廣泛、深厚、可靠的群眾基礎。
我們黨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要求我們的黨員干部,時刻想著群眾,切實把群眾工作做實做好。當前,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收入分配問題、就業(yè)問題、城鄉(xiāng)差距問題、社會保險問題等等。對此,習近平同志十分重視,他要求全黨同志必須努力解決好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的問題。要時時刻刻、切切實實關心群眾生活,抓緊民生之本、解決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憂,這是密切黨群關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眾工作。
中央要求全黨做好群眾工作,而且要做實、做深、做細、做透。要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了解群眾的所思、所盼、所憂、所急。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以身作則,下工廠、跑農村、去社區(qū),深入基層、總結經驗、指導工作。習近平同志多次外出調研,與干部群眾座談,共商發(fā)展大計。他在蘭州調研時,深入菜場,邊走邊看,聽得仔細、問得詳細。群眾稱贊習總書記平易近人、和藹可親。他在北京市調研時,深入社區(qū)、走進胡同,察看危房、噓寒問暖。他在河北調研時,輕車簡從,調查貧困村、走訪貧困戶,與農民親切交談,真像一家人。習近平同志為全黨同志作出了榜樣。
能否正確掌好權、用好權也關系到能否把群眾工作做實做好。習近平同志嚴肅地指出,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須始終牢記宗旨、牢記責任,自覺地把權力行使的過程作為為人民服務的過程,自覺接受人民監(jiān)督,做到為民用權、公正用權、依法用權、廉潔用權。
從一些地方的經驗看,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對廣大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進行正確行使權力的教育,使之樹立正確的權力觀。這項工作做好了,廣大干部就會從思想上提高為民用權的認識,自覺接受監(jiān)督、樂于接受監(jiān)督。二是要建章立制。如建立健全黨員干部密切聯系群眾長效機制、建立健全群眾工作中的教育引導機制等。同時,認真抓好制度機制的貫徹落實,防止把制度寫在紙上、掛在墻上。
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指出,要切實加強全體黨員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這是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思想基礎。
群眾觀點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我們黨在領導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奮斗過程中,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傳家寶。通過黨性教育,廣大黨員懂得了有沒有群眾觀點、是否聯系人民群眾,是衡量一名共產黨員有沒有樹立無產階級世界觀、有沒有堅強黨性的試金石。
群眾觀點是指導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武器。要真正貫徹好作為黨的生命線的群眾路線,必須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王彥生,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心里裝著人民群眾的利益。正是這種牢固的群眾觀點,指導和鼓舞他們一心為人民,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只有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共產黨人才能改進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有效地克服官僚主義。習近平同志嚴肅地指出,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一些問題還相當嚴重,集中表現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上。特別是官僚主義,它的滋長往往是跟脫離群眾、脫離實際、搞形式主義聯系在一起的。這些現象的產生,從思想深處找原因,就是這些同志的頭腦中缺乏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這就告訴我們,有效地克服“四風”必須真正樹立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每一名共產黨員、每一個黨的干部,都要按照黨章的要求,牢固樹立群眾觀點、不斷增強群眾觀點、自覺實踐群眾觀點。這是我們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前提,也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思想基礎。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集中體現了習近平同志擔任總書記后一年多時間里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全面、準確、深入把握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思想的基本依據。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思想深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yǎng),貫穿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方法論。這不僅體現在對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論述與頂層設計上,而且體現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布局和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具體論述與具體部署上。這里結合學習習近平同志關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等的重要論述,談些認識和體會。
四、關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思想的主題和主線,是習近平同志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理論結晶。
在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與本質特征時,習近平同志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植根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fā)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沒有統一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fā)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科學社會主義一般原則與中國特殊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在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優(yōu)勢時,習近平同志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90多年奮斗、創(chuàng)造、積累的根本成就,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chuàng)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在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總布局、總任務時,習近平同志指出,總依據,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就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總任務,就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當代中國最大的實際,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牢牢把握這個最大實際,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決抵制各種錯誤主張。強調“五位一體”總布局,就是要牢牢抓住黨執(zhí)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經濟不斷發(fā)展的基礎上,協調推進“五位一體”建設。
在談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時,習近平同志說,這些基本要求是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提出的,是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改革攻堅和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面臨的難點問題、干部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的積極回應,是最本質的東西;它體現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的規(guī)律和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guī)律的認識達到了新水平。
習近平同志關于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論述,深刻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堅持一般與特殊、基本原理與各國具體實際辯證統一的基本原理。
五、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習近平同志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論述,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實現我國未來更高奮斗目標的政治動員和大眾化表達,深刻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
中國夢的提出和實現具有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合理性。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當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從未來看,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中國夢體現了宏觀、中觀、微觀層面內涵的辯證統一。在宏觀層面,中國夢體現了中國利益與世界利益的辯證統一,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中國夢是和平發(fā)展之夢、合作共贏之夢;在中觀層面,中國夢體現了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的辯證統一,其基本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在微觀層面,中國夢體現了個人利益與民族利益的辯證統一,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致力于讓每個人都人生出彩、夢想成真。
中國夢的實現必須形成共識、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
習近平同志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論述,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推動社會歷史發(fā)展應堅持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辯證統一的基本原理。
六、關于全面深化改革
習近平同志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集中體現了唯物辯證法堅持統籌兼顧、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統一、堅持“十個手指彈鋼琴”的戰(zhàn)略思維和辯證思維。
在談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問題時,習近平同志強調,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謀劃,加強各項改革關聯性、系統性、可行性研究。我們要在基本確定主要改革舉措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各領域改革關聯性和各項改革舉措耦合性,深入論證改革舉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關系,使各項改革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
在談到如何處理各項改革關系問題時,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要統籌謀劃深化改革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要素,注重推動各項改革相互促進、良性互動、協同配合。要堅持整體推進,加強不同時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銜接,注重改革措施整體效果,防止畸重畸輕、單兵突進、顧此失彼。整體推進不是平均用力、齊頭并進,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銜接,實現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統一。
在談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確思想方法問題時,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正確處理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全局和局部的關系、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wěn)的關系、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關系,著力提高操作能力和執(zhí)行力,確保中央決策部署及時準確落實到位。
七、關于走和平發(fā)展道路
作為一部面向全球發(fā)行的著作,《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中有不少篇幅涉及習近平同志關于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處理好同各國關系的外交思想。習近平同志的外交思想同樣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光輝,深刻體現了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辯證統一、原則性與靈活性的辯證統一、韜光養(yǎng)晦與主動作為的辯證統一、注重和平發(fā)展與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的辯證統一等等。
習近平同志指出,走和平發(fā)展道路,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fā)展潮流和我國根本利益作出的戰(zhàn)略抉擇。實現中國夢必須有和平國際環(huán)境?v觀世界歷史,依靠武力對外侵略擴張最終都是要失敗的。我們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夯實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基礎。要走出一條和衷共濟、合作共贏的新路子。要把中國機遇轉變?yōu)槭澜鐧C遇,把世界機遇轉變?yōu)橹袊鴻C遇。
習近平同志強調,我們要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我們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走和平發(fā)展道路是中國人民對實現自身發(fā)展目標的自信和自覺,要廣泛宣傳我國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的戰(zhàn)略思想。
針對不同類型的國家,習近平同志強調采取務實靈活的外交手段和方式。在中俄關系上,堅定不移發(fā)展面向未來的關系,發(fā)展合作共贏的關系,發(fā)展兩國人民友好關系。在中美關系上,強調中美要加強對話、增加互信、相互尊重、發(fā)展合作、管控分歧、合作共贏,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在中歐關系上,強調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座橋梁,建設更具全球影響的中歐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在中非關系上,強調要建設中非命運共同體;對待非洲朋友講“真”,開展對非合作講“實”,加強中非友好講“親”,解決合作中的問題講“誠”。在周邊關系上,強調要堅持親、誠、惠、容的外交理念;思考周邊問題、開展周邊外交要有立體、多元、跨越時空的視角,要與時俱進、更加主動;其基本方針是睦鄰、安鄰、富鄰,基本理念就是親、誠、惠、容。
八、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的科學世界觀方法論
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所彰顯的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方法論,對于我們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治國理政中自覺貫徹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這具體體現在他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在分析解決問題時,注重運用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戰(zhàn)略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歷史思維,就是重歷史過程、歷史邏輯、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合理性,把事物置于歷史發(fā)展過程中進行思考,注重揭示事物發(fā)展的必然進程及其內在邏輯;既注重實事求是,又注重歷史地看問題。辯證思維,就是注重矛盾分析,抓住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注重矛盾雙方的相互作用,在注重矛盾雙方對立的時候不忽視二者的統一,在注重矛盾雙方統一的時候不忽視二者的對立;注重全面、聯系和發(fā)展地看問題;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系統思維,就是整體看問題的思維。戰(zhàn)略思維,就是對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問題進行科學謀劃的思維方式,強調時間維度上的長遠考慮,跳出眼前從長遠看眼前;空間維度上的全局謀劃,跳出局部從全局看局部;系統維度上的整體布局,跳出部分從整體看部分。創(chuàng)新思維,就是對事物做全新思考,對結構做全新調整,對活動做全新謀劃,努力尋求新思路、打開新局面、開創(chuàng)新境界、提升新水平。習近平同志指出: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馬克思主義哲學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當前,我們黨面臨各種考驗、危險和挑戰(zhàn),如果缺乏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是難以戰(zhàn)勝各種風險和困難的,也是難以不斷前進的。廣大黨員干部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努力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武器改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使馬克思主義哲學成為自己的看家本領。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